2、我国电子商务的环境正在逐步改善
我国电子商务的环境 (网络基础建设的运行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在政府支持、网上支付、信息安全、认证中心建设等方面日趋完善,国家有关电子商务的政策、法规即将出台, 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我国的网络基础建设飞速发展,多家银行都在积极发展在线银行业务,银行、电信等行业认证中心和北京、上海、山东等地方认证中心已建成并运行。
3、外贸、金融、证券、保险业率先发展电子商务
1996年,外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成立,实现了外贸业务联网查询与管理。目前,外经贸部已建成通信平台、数据交换平台和信息平台构架的网络平台,在全国60个城市初步建成了国家外经贸专用网,实现了部机关内部、部机关与各省市外贸主管部门、办事处、六大进出口商会及海关总署等有关部委的联网;已制订并实施进出口企业代码和进出口商品代码,建立了一批外经贸信息库和自主开发的电子商务安全论证系统,已完成并实现了一批重要外经贸业务的全国联网管理。
全国银行电子化营业网点已达14万个,约占全国网点总数92%; 已发放银行卡2.5亿张; 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全国十二家商业银行联合建成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已开通运行; 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及农业银行等均已开展网上业务。
1998年,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率先提供网上支付业务,目前几大商业银行均能实现网上支付。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已经推出手机银行,在部分省市为移动用户提供包括外汇买卖、自助付费、多功能转账、账务查询等多种金融服务。
目前,全国大部分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的营业部都建立起电子化业务处理系统,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已成为支撑各项证券业务运转的关键措施,平均每个营业部安装200至300台PC机或无盘工作站。上海、深圳、北京等地证券公司在网上建立站点,提供股市行情,实现了证券的在线交易(网上炒股)。
4、部分地区电子商务试点工程进展顺利
北京、上海、湖南、海南等地电子商务试点进展顺利,并已获得不少经验。
北京“首都电子商务工程”3年多来取得了较大进展。首都电子商城作为首都电子商务的主要基础设施,已初步建立起框架结构,并已开始为国内外企业开展全国性和全球性电子商务服务。西单商场、燕莎商城、城乡华懋等商场已实现网上购物,北京图书大厦网上购书已开业多年。北京首都电子商城已有3500多家企业、网站入驻,或借助首都公用信息平台开展电子商务。首都电子商城已成为互联网数据平台; 电子商务安全运作的基础设施,是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协调中心,是企业实施价值公共管理的平台; 在突破电子商务的七大瓶颈(信用机制、网上支付、安全配置、物流配送、法律环境、互联网络与交易平台)及解决智能化搜索引擎、电子商务平台软件环境、信用记录与评估体系、协同工作、担保与保险机制、无线上网及宽带接入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上海市已建成金卡网络交换中心,解决了同城跨行的安全结算;EDI专用网已向公网扩展;网上商城已建成南京路电子商务一条街及超市物流配送中心。上海电子商务试点在建立B2C居住社区型及B2B商务社区型电子商务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研究开发了居住社区型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在浦东茗园、金桂小区、林山小区进行的试点交易额已达23.1亿元。
5、我国B2B、B2C市场的发展现状
2000年9月,我国消费类电子商务网站有2400家,其中交易类网站1392家,占58%;服务类网站1008家,占42%。服务类网站中,购物网站占46%,旅游网站占28%; 远程医疗网站占1%。全国企业网站63万多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0.6%。
根据MIC的研究资料显示,1999年中国网络购物交易总额为1807万美元,占当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0.048%;随着消费者逐渐积累网络购物经验和网络零售业服务质量的日益改进,2000年中国网络购物交易总额增长至6290万美元。各类购物网站的比例是:综合商城36%、图书杂志14%、鲜花礼品12%,其他类(计算机通信、服装、家用电器等)购物网站所占的比例为38%。目前,我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B2C购物网站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较发达地区,而网络销售的五大热门商品分别是计算机通信、生活百货、书籍杂志、影像音乐及家用电器等。计算机通信产品、书籍杂志以及音像产品比较适合网络销售,因为这些产品都属于标准化产品并且配送方便。2000年的在线购物以有形商品为主,如书籍、计算机相关产品、音乐器材及通信类产品等,其购买率在七成以上;2000年各种服务类无形商品,如在线教育、票务服务及投资理财有显著的增长。网民上网购物的主要原因是商品售价便宜、搜索商品信息容易及可节省时间。目前适合通过互联网销售的商品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数字化商品,如电子书籍、在线音乐及在线游戏等;第二类为信息丰富的商品,如理财服务及旅游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