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算结果还显示,北京、广东和上海为中国电子商务三强。从地区分布来看,CII电子商务指数排在前面的省市主要是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北京的指数最高,居地区分布的首位,第二到第五位依次是广东、上海、天津、四川。
一、效益不理想 人员素质待提高
调查表明,参与调查的企业平均电子商务交易额为23.47万元,其中电子商务交易的主体是服务性交易。虽然电子商务交易的效益不太理想,但如果从电子商务交易时间与交易费用来看,还是比传统交易方式有所节省。从交易费用看,电子商务比传统交易方式节省11.61%。从交易时间看,电子商务比传统交易方式节省19.34%。在此次参加调查的企业中,2/3有自己的网页,上网计算机占企业全部计算机数的比重达到37.92%,但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人员的素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满意程度一般 环境有待改进 安全不容忽视
报告显示,在上网人群中有66.8%曾经进行过网上交易。众多被调查者对于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交易品种、结算方式、货物配送、信誉程度等5个方面的总体评价处于一般状态,即处于不满意和比较满意之间。报告还显示,被调查者对于我国电信资费、投资融资、公平竞争、市场准入、安全保障、鼓励创新、法律法规等电子商务政策环境的满意程度也是一般。
另外,我国电子商务中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占总数60.98%的计算机曾经被病毒侵袭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电子商务交易额的比重为2.5%。
2000年CII市盈率反映,总体上我国的股市景气情况较好,但是存在着一定的泡沫成份。
三、发展潜力巨大
从报告中看到,有86.21%的被调查企业上了网,并有33.55%的被调查企业实行了网上会员制,说明我国电子商务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以上诸多方面,可以描绘出中国电子商务的总体现状:电子商务还不是中国交易形式的主流,开展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不足,传统产品少、实物性商品交易比重较低,付款方式以网下付款为主,用户总体满意程度一般,大环境有待进一步改进。
Ⅴ 中国电子商务在高速发展中求创新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仅有十多年的历史,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信息技术应用网络化与电子商务的发展。
1987年9月20日,中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通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序幕。
1990年,EDI电子商务应用出现。
1993年,金关、金卡、金税“三金工程”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995年,中国互联网开始商业化,互联网公司崛起。
1998年3月,中国第一笔互联网网上交易成功;国家经贸委与信息产业部联合启动以电子贸易为主要内容的“金贸工程”;北京、上海等城市启动电子商务工程。
1999年3月,8848等B2C网站正式开通,网上购物进入实际应用阶段;政府上网、企业上网、电子政务(政府上网工程)、网上纳税、网上教育、远程诊断等广义电子商务开始启动。
2000年,我国电子商务进入了实质发展阶段,电子商务全面启动并已初见成效:
1、政府开始网上办公,开展G2B、G2C电子商务
我国在“九五”期间,开始从中央到省市政府建立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 目前政府上网工程已取得显著成绩。某些省份的各级政府网站都已在网上发布政府信息,开始进行网上办公,开辟了与民众沟通交流、提供服务的渠道, 如北京、广东等地方政府建立了面向群众的信息发布查询系统,设立了“市长信箱”、“政府信箱”等服务。广州市政府已开始在网上办公,城市规划网上报批,工商企业网上年检、报税等。
海关等部门已经建立起电子口岸系统,在网上进行进出口报关、通关业务管理; 企业可以在网上完成报关通关手续。 税务系统方面,全国性税务计算机网和由300个以上中小型计算机和微机局部网络为主体的税务计算机网络系统已经基本建成。税务部门在部分地区开设网上申报与缴税的试点,网上征税已在江苏、山东、广东等部分省市实现,网上政府采购已进入实施阶段,部分省市政府已开始在网上招标、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