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看上去挺美”的新商业形态。这种形态中包括了三个利益相关者:试客本身,提供试用平台的第三方网站以及提供试用产品的厂商。三者组成了一个价值生态链,看上去,三方都能从这个生态链中各取所需:试客们既可以得到很多吃免费午餐的机会,又可以为大家的理性消费提供有效向导,试客网站可以通过与厂商的合作获取真金白银,厂商的好处已无需再赘述。但是,在这种理想景象的背后,其实还蕴藏着种种不稳定因素。
首先从试客的立场上来说,在试客网站上注册真实信息是扮演试客角色的必须步骤,这就为试客带来了泄露个人隐私的巨大风险。个人信息随时都可能被网站和厂商“转卖”,事实上,很多试客在享用免费午餐的同时,就正在深受私人信息泄露带来的垃圾短信、垃圾邮件等困扰。此外,由于是免费试用,有些商家无法保障产品的品质,试客经常也会忽视与网站和商家签订明确的权责协议书,一旦出现事故,就很可能面临困境。
同时,从厂商的角度来说,这种“免费午餐”催生了一大批“白拿一族”,他们申请试用品的目的并不是为理性消费提供向导,其主要目标就是通过尽可能多地申请到免费试用品来减轻消费压力,有些人甚至将之视为一种实现“经济型奢华”生活的捷径。这种类型的试客,尽管也会因为程序的需要而提交产品使用体验,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厂家的品牌推广,但对厂商的利弊显然很难清晰界定。
此外,对消费者来说,一批有可能由厂商雇用、专门对产品发表正面言论的“职业试客”的存在,也可能对他们的消费产生误导。有业内人士评论说,试客网站事实上就是数据库营销公司,无论对品牌的有效传播还是消费者的消费向导都意义不大,这种批评可能也有其一定的依据。在这条试客生态链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的问题,都将对试客网站能否发展出稳定的商业模式产生直接的影响。
截至2008年底的统计数据是,中国的试客群体目前已经发展到330万人的规模,人们断言,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这支队伍也许会以更快的速度壮大。裹挟了众多利益群体的试客经济将走向何方?这还是一个有待时间来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