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广告高潮再起 诸侯争霸战国时代
E管天下(易管天下)网络科技 www.egtx.net 来源:网摘
2006年3月,和讯(www.hexun.com)运作广告代理平台,整合大批量博客的广告位出售给广告主,并根据联盟成员的个人背景、博客内容、受众分析以及朋友圈等进行规类和聚合,从而实现定向传播,博客广告联盟正式诞生。
4月6日,国内最大的域名注册和网站托管服务商中国万网(www.net.cn)宣布正式进军在线广告市场。此次他们将开放出售包括网站首页、域名查询结果页面、虚拟主机及网站建设各频道页面在内的黄金广告位。
5月初,微软宣布收购视频游戏广告公司Massive和一家小型的制图公司Vexcel公司,微软将在本地、图像搜索中采用后者的技术,微软的在线广告系统AdCenter 也将在6月份正式推出,取代以往雅虎的O-verture服务。
5月27日,素以综合实力领先的弈天广告联盟(www.unionsky.cn)在西湖风景名胜区梅家坞主办了“2006·杭州站长聚会”,这次以“赚钱·推广·交流·发展·融资”为主题的聚会吸引了包括来自杭州、宁波、海宁、金华、上海、北京在内的近150位站长。
网站、论坛、博客、即时通讯软件终端,只要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看到网络广告的影子。随着这些大碗级服务商的介入及新的广告模式不断推出,网络广告市场硝烟四起。
网络广告持续红火之据
在过去的一年,美国网络广告收入轻松突破100亿美元大关,达到了125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超越了户外广告和商业类杂志广告,首次与广播媒体并肩而立。 Forrester Research 针对美国99家企业以及20家广告代理商的调查显示,将近85%打算增加网络广告预算。
根据iResearch 的调研,2005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为31.3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77.1%,是2001年的7.6倍,接近广播广告(34亿),并首次超过了杂志广告(18亿元),进入到主流广告媒体行列。艾瑞市场研究预测,2006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达到46亿元,到2010年,这一数字将扩大至157亿元。
网络广告计价模式之争
网络广告计价模式主要有CPM(每千人成本)、CPC(每点击成本)、CPA(每行动成本)。
CPM(千人成本),指的是广告投放过程中,听到或者看到某广告的每一人平均分担到多少广告成本。CPM取决于“印象”尺度,通常理解为一个人的眼睛在一段固定的时间内注视一个广告的次数,目前国内门户网站的广告多采用此模式。
CPC(每点击成本),在这种模式下广告主仅为用户点击广告的行为付费,而不再为广告的显示次数付费。这样的方法加上点击率限制可以加强恶意点击的难度,而且是宣传网站站点的最优方式。但是,此类方法就有不少经营广告的网站觉得不公平,比如,虽然浏览者没有点击,但是他已经看到了广告,对于这些看到广告却没有点击的流量来说,网站成了白忙活。有很多网站不愿意做这样的广告。
CPA(每行动成本),此计价方式是指按广告投放实际效果,即按回应的有效问卷或定单来计费,而不限广告投放量。 CPA的计价方式对于网站而言有一定的风险,但若广告投放成功,其收益也比CPM的计价方式要大得多。广告主为规避广告费用风险,只有当网络用户点击旗帜广告,链接广告主网页后,才按点击次数付给广告站点费用。因此,此计费模式对广告主来说是无风险,但在网站主中却不大受欢迎。
另外还有CPR(Cost Per Response) 每回应成本、CPP(Cost Per Purchase) 每购买成本 、CPL(Cost Per Leads)以搜集潜在客户名单多少来收费、CPS(Cost Per Sales):以实际销售产品数量来换算广告刊登金额、PFP(Pay-For-Performance) 按业绩付费、包月方式等方式。
相比而言,CPM和包月方式对网站有利, CPC、CPA、CPR、CPP或PFP则对广告主有利,而CPE的出现则对网站主、广告主、网民三者的利益充分进行了结合和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