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秘书长张强看来,企业如何面对大环境来做电商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方向。“电商拉近了人的距离,去年整个网络销售额1.3万亿,它的增长不是凭空的,是通过很多交易的手段把信息不对称的代理商的份额算进来了,拉近扁平化,平台诞生了。”
从销售渠道的发展来说,电商的崛起已不可逆转,不做电商就已经不行了。现在很多企业要做电商,这是一个创新速度比较快的行业。“跟电商老板聊:就是一个快字,去年跟今年完全不一样,消费人群完全变了。80后、90后小孩已经习惯网上购物,宅男宅女想买房子,太贵;想在公司,有70后挡在前面;这部分人诞生了三个伟大的公司:购物淘宝,游戏盛大,聊天腾讯,消费主体变了。”
彩电和视频、电商服务的融合,恰恰是这一方面的代表。在年轻用户群的多元需求下,互联网企业凭借庞大的内容资源全面“倒逼”彩电行业,纷纷“踩过界”。
刘棠枝表示,互联网最大特点是大数据。“浏览的数据,使得一个人的互联网行为全部累积下来,得出你这个人行为怎么样,对你提供什么产品具有参考意义,这是通过大数据集合出来的东西。”
而电商无论是京东还是其他,它是一种新的销售渠道的诞生,就跟十年前诞生的家电连锁一样,这是新的渠道,以几何级数往上增长。“我会认为所有的企业都应该参与到里面,有很多惊喜,我的判断是电商的发展当达到平衡后,会跟实体店达成平衡。”
在他看来,目前渠道最大的阻力还在传统渠道,国美苏宁超市、农村夫妻店。其次是电商,发展较迅速,预计占整体营业额,(第三方)占到10%。第三种则是企业的官网。在电商发展的过程当中,如果目前已经有了产品,官网销售可以作为补充。
补贴之后的方向何在?
除了来自“对外”融合的冲击,年初历时五年的“家电下乡”补贴政策结束,2013年家电业也迎来“对内”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重要关头。
消费结构加剧升级态势,高效节能、绿色环保、智能化、一体化等高新技术将迎合这一需求。而在生产资料各项成本上涨、劳动力用工荒加剧等各种不利因素下,如何提前布局、果断落子,则成为本轮经济周期中的热点话题。
广州市科信局副局长景广军认为,家电下乡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现在有能效的补贴,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大规模的补贴可能不会出台。“我们可以看到,一是国务院扩大内需的意见,二是扩大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方案。有一些数据,国内家电的毛利在2%以下,企业的压力也很大,上游的芯片、液晶面板的成本一压下去,企业压力会增加。现在关税从3%到5%,在上游设备上,可能有一些调节杠杆,例如提高关税,保护我们自己企业更好发展。”
中大M B A教授、方行国际跨界导师祖林也提出,网络电视这么便宜,是不是对行业盈利形成更大的冲击,传统的模式肯定是亏损的,未来的盈利点究竟在哪里?
刘棠枝认为,有很便宜的产品,有价格冲击,这是一种需求有不同层次的表现。“对于盈利,大家不可能预测得到,都在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哪种模式能够赚钱,谁也不好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创维的硬件是要赚钱的。盈利模式要根据实际情况去探讨,观念的转变,过去电视的消费者,内容提供商,通过广告来赚钱,新的互联网是否有另外的方式呢?也希望我们的消费者能提供新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