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为什么有那么多对微信的不同理解,张小龙说微信的不同取决于用户如何去使用,关注了一个媒体公众账号,微信就多了一个媒体功能,关注了一个淘宝公众账号,微信就多了一个电商功能,关注了一个交友账号,就多了一个社交功能,但如果都不关注这些账号呢?微信对用户来说只是用来发短信和语音的工具,这才是微信的根本核心,其他的功能都是辅助,所以一切会干扰到用户基本需求的行为都会被干掉。
同时公众平台也没有那么神秘和强大,说白了也是利用了微信消息管道功能,将用户输入的指令,即文字、图片、地理位置、语音等传递给企业的应用后台,企业的应用后台经过处理再通过微信对话框反馈到用户,微信在中间只是承担了一个管道的功能,微信的对话框只是承担了一个展现的功能,所有的数据和逻辑处理都是企业应用后台完成,与微信没半毛钱关系,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微信,大道至简》,立意就是微信是nothing,又是everything,关键是用户如何使用它,企业如何使用它。
微信轻社交重沟通
创新工场的大神汪华和我讨论过,微信到底是重通讯还是重社交,最后的结论是微信是一个通讯工具,社交并不是它的核心,虽然微信用户是强关系用户,虽然有朋友圈这个私密社交场所,虽然还有微信群这个结识新朋友的圈子,但是微信社交不是它的主功能。
大部分用户下载和使用微信的初衷是什么?是可以取代电话和短信,用流量就能和人联络可以省钱,这才是微信用户的强需求,这才是每天1.9亿活跃用户用到最多的功能。
而社交呢?对于社交网络的定义大都是基于六度分割理论来的,即通过熟人的熟人可以结识陌生人,但是微信用户加好友的几个基本渠道是通讯录、qq好友、扫描二维码和输入微信号,也就是说先认识后为了长期联系成为微信好友的居多,摇一摇、漂流瓶和附近的人需求并没有那么大。
再来看微信公众平台,除了那些草根营销大号,真正的企业公众账号,只有了解你企业或者产品的微信用户才会来关注你,对你一无所知的微信用户是不会来关注的,即使因为活动或者其他原因偶然关注了,也会被你某一天的群发消息吓跑,或者不会跟你有互动的。
同时由于微信的核心是通讯,因此用户会很自然的在公众号上进行一些业务咨询或者信息搜索,公众账号也就成了一个CRM平台,用户和企业可以非常方便的在上面进行沟通,沟通环境方便安全私密,信息真实化,形式多样化,并且这种沟通产生的数据是可以收集和积累用以分析的。
微信忌讳过度营销
但事实上,现在微信在很多专家口中成了无所不能的神器,号称是2013年秒杀一切网赚的营销工具,只要用了微信就能走上营销创业的星光大道,错过了微博营销不要错过微信营销。甚至前几天我听说有人鼓吹在微信上卖家居一天做了一个亿的营收,真是不怕牛皮吹破!
这种把微信当营销工具的观点是会把企业带到沟里去的,微信从来就不是营销工具,或者说微信一直在避免成为营销工具,从官方取消一键关注一键转发到封杀垃圾广告到严禁互推的举措,可以很清楚看到微信不想成为第二个微博。
微信最关心的是用户体验,任何会骚扰到用户的功能都会被咔嚓掉,任何会骚扰到用户的公众账号都会被查封掉,微信想打造的是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而这个生态环境的基础就是庞大健康活跃的用户基础,而过度的营销绝对是会破坏这一切的。
微博现在是什么状况?日活跃用户不足5000万,估值缩水到33亿美金,做微博营销的大号赚到了钱,微博自己却苦于变现模式。当然我并没有说营销一定是不好的,企业和用户之间适度的活动和互动还是需要的,但是想通过微信做营销还是断了念头吧,特别是企业,微信应该是沉淀忠实用户的平台。
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今天封面这张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海报一样,当生态被破坏了连万里长城都被淹没了,前车之鉴在那里,微信怎么可能再犯同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