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哪里去寻找Web2.0的第一分钱
易管天下 www.egtx.net 来源: 网摘
《中国企业家》杂志
在过去的一年半里,中国的互联网业又经历了一场泡沫然后破灭的过程,这次的主角是所谓的Web2.0网站。自从美国O'Reilly媒体公司总裁兼CEO提姆·奥莱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发明了这个新词汇后,
从写日志的博客到搞视频的拍客到“我帮人人,人人帮我”的威客再到以物换物的换客,一批批打着2.0旗号的创业企业平地而起,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了互联网业“概念经济”的特点。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Web2.0的质疑声再起,反对者与Web2.0的坚定支持者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口水战。Web2.0都被冠以“烧钱”以示嘲笑,“只赚吆喝不赚钱”,“没有赢利模式”,“仅凭广告养不活Web2.0网站”之类的评价层出不穷,垂直细分网站58.com同城分类网的CEO姚劲波说现在很多同行恨不得把身上的Web2.0的标签摘掉。
就像Web1.0时代的冬春轮回一样,真正出色的Web2.0网站还需要经历一段大浪淘沙的考验。
51.com:QQ化生存
博客从一开始就作为Web2.0的典型代表被业内人士所推崇,其庞大的用户数量让很多人为之心动。根据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最新发布的《iResearch2006年中国博客市场研究报告》中称,2006年中国博客账户注册数量(不包括个人博客站点用户数量)达到3900万,比2005年增长333%。但是最早的一批博客运营商博客中国、中国博客网只是赚到了人气,却并没有赚到任何真金白银。并在新浪、搜狐等传统网站的打压下举步维艰。
51.com是个VC眼中的例外。
2007年5月11日,中国最大的博客社区51.com获得由Intel 资本(Intel Capital)、美国红点创业投资 (Redpoint Ventures)、红杉资本中国(Sequoia Capital China)和SIG的联合投资,金额超过千万美元。而就在一年前,51.com拿到了由红杉资本(中国)领头,海纳亚洲(SIG)参与投资的第一轮注资。在2007年整个互联网行业融资并不乐观的行业背景下,51.com再次获得风险投资青睐。“红点(Redpoint Venture)的合伙人Geoff Yang是Myspace投资人,也曾是Myspace的董事,他发现51与Myspace发展轨迹也很相似,所以才谈到投资。”51.com董事长庞升东坦言。
Myspace首先兴起于夏威夷,然后又在美国的一个偏僻的地方发展起来。51.com是在没有进行任何推广的重庆发展起来的,即使在有几百万的用户的时候,重庆一个市也能占到30%用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运气好,可能是重庆的一个很漂亮的女孩用51.com,就导致了很多漂亮的姑娘用,蝴蝶效应吧。” 庞升东一摊手,笑说。如今,51的注册用户已达到7200万,并仍以每月500万的速度增长;每月登入用户数达2000万;同时在线用户数高达50万;日均页面浏览量达到2亿次,已经稳居中文网站全球排名20强。
这一连串的数字并不足以保证51成功,但它拥有几百万的月付10元的VIP用户和全球500强企业投放的广告足以证明它的潜力。“预计在第四季度实现盈利。”面对全球博客无一盈利的现实,庞升东的话颇有“忽悠”之嫌。但记者在走访北京的三家网吧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用户都说了同一句话:“51挺像QQ的。”
“姐姐:祝你早日康复!”2007年6月22日早8点36分,莲儿(网名)在51博客上写下这样的话语并回复留言。少则一句话,多则上千字,莲儿已在51抒写了72篇心语。“你有新的短消息,请注意查收噢!”突然,51博客的信息中心提示莲儿“在线聊天”上有人跟她打招呼。这是莲儿在51结识的100多位朋友中的一位。
51绝不仅仅是博客,庞升东在博客的基础上开通了“在线聊天”的即时通讯的功能,并把整个博客放置于社区交友的框架里,这才是51成功的关键。“打开主页后,如果有人跟你说话,信息中心会提示你,挺方便的。”一位来自四川的51用户说。“自从半年前我朋友把51推荐给我,我几乎每天都上博客,经常登录还会升级,和QQ一样。”莲儿告诉记者,“绝大多数朋友都通过了视频认证,还是比较真实的,不像QQ只知道号码。”莲儿所说的认证就是 51.com的视频认证系统。“通过‘视频认证’这样的程序,只要1分钟就可以确认用户和照片的一致性。”庞升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