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转型都是在现有业务上调整,改革成本相对较小,且易实现。还有一些转型是企业的自我革命,需要断腕的勇气。基于我们对出口电商的了解,整个出口电商市场整体还是需要高性价比的产品来支撑,并且会有一部分通过产品研发创新和服务升级而出现的产品品牌和渠道品牌。这是因为中国作为资源大国,制造大国,贸易大国作为基础,全球生产和消费市场隔离的需求,这种需求表现为两个方面,性价比的需求,差异性产品的需求。追求高性价比不是追求低质低价,对于产品和质量都有一定要求。中国在现阶段随着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转移,追求性价比采购要跟随生产市场转移。
早期跨境大中型电商能发展起来,靠低价物流条件。那时候中邮小包还是3-4折,2000元一月的仓库工作人员,采购价还能承受,耐克、阿迪、苹果仿品等仿货和山寨还没有被封杀的黄金时代,竞争对手还打着手电筒才看得到的大环境下,迅猛增长起来的。
诚然,我们目前整个外贸出口电商大环境都在提倡下品牌化,精品高值要逼格。传统贸易的这么多年经验告诉我们,低价高值才是整个外贸出口的王道。对大部分外贸电商网站来说,能活下去再转变是先决条件。所以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一部分靠大量低价SKU成长起来的卖家,掉头就开始大骂过去,鼓吹品牌化,神圣品牌化。品牌路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理性的看待市场,有能倒货赚钱的外贸兄弟,有傲娇做品牌的哥们。
升级引起平台战略转移
说起早期ebay在中国发展,有老外来中国淘品,有华人回国创业,有游戏币行家升级卖货,老外来中国看中的就是当时中国整体环境性价比和物产丰富,国外卖家在中国采购运营有三个很有代表性的地方,义乌、广州、深圳,这些产业带就不用详解了。目前中国和发达国家密集型产业正在往东南亚转移,东南亚更低的采购价格,更低的国际物流价格,更低的人工成本,更低的租金,更多差异性的产品,都能保证大中型出口电商的差异产品优势和性价比优势,目前已经有跨境电商企业在国外设立采购中心,做渠道品牌的兰亭设置在韩国,还有公司设置在泰国、马来和越南。泰国、马来、越南1200人民币就能招个熟练仓库工了。
品牌升级转型,对原有供应商体系进行转变。渠道品牌转型,对货源、物流、服务都有较高要求。以兰亭为例:兰亭上市以后,品控要求和对供应商的选择就更加严格,积极的对中国品牌进行招商,开放第三方平台,要树立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路虽曲折漫长,但是可喜的开拓了渠道平台品牌的道路。
海外市场的转移:我们原本做平台的,根据平台的优势国家,发达欧美澳,发展中国家拉美、俄罗斯。因为平台在这些国家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市场,经过这六七年的外贸电商发展历程,原来玩独立站的和现在平台的方向,都是在往原来不曾注意的地方转移。原因是,之前这些地方构成电商市场的基础差,支付问题,物流问题,尤其是海关收入占国民GDP比重大的国家,都是鸡肋。但是随着速卖通的发展,原本鸡肋的金砖国家成了香饽饽,巴西和俄罗斯带来的惊喜,大家都期待发生在印度、土耳其、南非等尚被大规模开发的处女地。
国内市场的转移:借助强大的供应链和产品创新再次杀入国内市场,之前有较多大型电商尝试开发市场,两种业务形态和市场的迥异,大部分尝试都遭遇了滑铁卢,随着供应链和产品创新的深入,理性的选择合适的渠道,外贸出口电商还有机会在国内打开一扇门。兰亭收购欧酷网,借助这种形式转入国内市场,也是一种选择。
进口电商的转移:与出口电商逆向的进口电商,2013年底,随着跨境试点城市的开放,国家政策的鼓励,进口电商正在一步步壮大起来。阿里系的天猫国际借助国内强大的市场背景当仁不让的成为头把交椅,淘宝的全球购大行其后。
每个企业和业务形态都有一定生命周期,互联网电商行业每隔两年都会有新的业务创新,跨境出口大中型电商普遍都已几年的发展过程,在适应市场和环境发展的过程中,也要随时调动自己的状态和业务来应对。